非常荣幸地来到吉首大学与大家一起交流。不知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今年的春晚,五位全国道德模范应邀参加了央视春晚向全国人民拜年,其中那位站在著名主持人李思思身旁满脸微笑的阳光女孩就是贵州省铜仁学院全国道德模范张蕾。今天,我向大家讲述的就是张蕾的感人故事。
张蕾,是一个土家族女孩,1987年出生在印江县杉树乡永靖村。她8岁那年夏天,灾难降临,父亲因患青光眼而双目彻底失明,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贷款也没能使他有所好转,她的妈妈见此情景,在一个细雨蒙蒙的赶场天带着家里仅有的100多元钱,悄悄地丢下了张蕾和小她一岁的弟弟远走他乡。从此,就再也没有**的音讯......
8岁,本该是真切感受母爱的年纪,可是母亲的出走不仅使张蕾失去了母爱,也使家里完全丧失了劳动力,留在张蕾身边的只有失明的父亲和幼小的弟弟,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本该是母亲履行的责任,完全落在了她的瘦弱身上。懂事的小张蕾流着眼泪对父亲说:“爸爸,我不上学了,我要养活您和弟弟!”父亲用双手紧紧抱着懂事的小张蕾,万般无奈,欲哭无泪。从此,仅八岁的小张蕾就用她的小手牵着父亲的大手一起在坡上砍柴,在地里犁土,在田里栽秧。无论天气多么寒冷,她都要独自一人去田间用她双冻得通红的小手辛勤劳作,端着塑料盆,把粪水一瓢一瓢地淋在家里赖以生存的的土豆或红薯苗上。
她不仅干着大人干的繁重的农活,还要悉心照顾双目失明父亲,即使张蕾很小心地牵着父亲,可父亲依然经常摔得鼻青脸肿,为了防止父亲在陡峭的山路和狭窄的田埂上摔跤,她还想出了一个周全的办法,每逢遇到父亲不方便行走的地方,就用绳子绑住父亲的腰,再用一双小手紧紧拽着绳索的另一端,将父亲带到目的地。虽然张蕾一家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小张蕾的内心却非常渴望读书啊。小小年纪的她每天干完农活和家务已经十分疲惫,可是稍有空闲,就会把自己读过的书和父亲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看。有时她一边烧火做饭,一边看书,好几次把自己的头发都烧焦了。而晚上为了看书,又有几次差点着火烧了自家的房子。于是,她用毛笔在自己灶屋的墙壁上写上“注意防火”、“不能睡觉”等字样以警示自己。
父亲知道张蕾渴望上学读书的意愿,在家里苦思良策,做出了惊人的决定:上街拉二胡卖唱挣钱送张蕾姐弟二人读书。于是,在父亲的坚持和青岛妇联的资助下,辍学在家一年多的张蕾又回到了梦寐已久的校园。
从此,无论酷暑严寒,小张蕾用她的小手拉着父亲和弟弟,从山村到乡镇,再从乡镇到县城,靠父亲拉二胡讨钱来维持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张蕾说:夏天是一个好季节,除了热得难受和被蚊虫叮咬,别的没什么;冬天就有些难受了。他们没有自己的衣服,都是捡别人不要的,甚至是死人的衣服,可是鞋子就不好捡了,所以他们一年四季都只能穿着凉鞋或者拖鞋。即使在凛冽的寒风和雪花中,他们也只能穿着凉鞋或者拖鞋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翻山越岭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达县城,而为了能在人流量较多的晚上多讨到一点钱,在县城,她们经常没钱住宿,就带着两张塑料布蜷缩在别人的屋檐下,有时待到夜深人静才托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倒头就睡,而睡不到两个小时的张蕾又得起床上学或是劳作。
父亲因为过度劳累双目出血,急坏了张蕾,于是他们又从印江县城辗转到遵义、贵阳,甚至到了重庆,四处乞讨求医,历尽人间磨难,饱尝人世冷暖。张蕾她在心中暗下决心:父亲,只要你还活着,我就一定要让你过上好日子。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张蕾的心里一直燃烧着希望和爱的光芒,学习成绩从来都没有落后,常常是班上的前几名。听别人说起自己的女儿成绩好,父亲脸上就会露出少有的笑容。张蕾在日记里说:“我最愉快的时候,就是看到父亲脸上那难得的笑容。”
张蕾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200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里最好的高中——印江民族中学。就从这一年开始,张蕾就坚决不允许父亲再去拉二胡卖艺,她不想让父亲拖着病体再为她和弟弟的生活、学习奔波,因为她长大了,她要自己挣钱养活不幸的父亲。
从此,张蕾担负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为了挣得一家人的基本生活费,她勤工俭学,在学校食堂里做起了临时工,帮忙洗菜洗碗,打扫卫生。高中三年,张蕾基本没有吃到肉,连白米饭都很少吃上,多是吃家里种的红苕、洋芋或是萝卜。有一回,她的饭盒被蒸饭的阿姨不小心弄翻,里面全是萝卜,一粒米饭都没有,阿姨心想这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人那么苦,只吃萝卜,于是就给她装了一盒米饭。打开装满白米饭的饭盒,张蕾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仔细查看饭盒编号,确定没错后,才明白是好心的阿姨给自己的,顿时感动得泪流满面。老师知道后,送她一袋米,她还是舍不得吃,就把这袋米背回50多里的大山里给父亲和弟弟吃。这些事,让张蕾十分感激,她常常想:如果自己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去帮助那些和我一样需要帮助的人。
2007年的8月,张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顺利考入贵州省铜仁学院中文系,成为一名本科大学生。她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十几年的艰辛没有白费;难过的是,要离开父亲了,父亲怎么办呢?而且大学不是义务教育,学费怎么办呢?弟弟也已经上高三了,不能因为自己耽误了弟弟的学业呀!
开学报名的时候,带着父亲期望的张蕾揣着一个好心人送的180元人民币,忐忑不安地来到铜仁学院。她很想铜仁学院果断地拒绝她,这样,她就可以安下心来外出打工挣钱赡养父亲和供养弟弟读书了。但是,令她十分惊喜的是铜仁学院没有放弃她这位特困生,而且解决了她的学费,安排了寝室。当她激动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留下了愧疚和感动的热泪。。。。。。
大学梦想实现了,家里双目失明的父亲让她日夜牵挂,张蕾作出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带着双目失明的父亲上大学,一边读书一边打工,挣钱养活自己的父亲。
2008年的秋季,张蕾带着父亲来到铜仁,四处寻找,费尽周折,最后在铜仁学院老校区后面的铁路边上,租到一间面积不足八平方米的月租仅60元的阴暗简陋的房子。由于她就读的中文系位于郊外的铜仁学院新校区,与父亲住的地方相距3公里,为了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她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后,都要回去给父亲做饭,徒步往返于新、老校区之间,每天的行程都达10多公里。张蕾对我们说,她的最大愿望,就是可以让自己的眼睛换在父亲身上,让父亲能看到他们姐弟长什么样子,长的有多高,让他能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为了给父亲治病买药,给在贵州警官学院读书的弟弟寄生活费,她只有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到夜餐店洗碗、在学院微机房打扫卫生勤工俭学,每天都要打三份工,还要找机会到菜场捡别人不要的菜才能勉强维持。有时打工到夜深人静不敢返校,她只好在医院里的凳子上凑合着睡上一觉,天亮时立即赶回学校上课。
大学三年多来,张蕾一边刻苦学习,积极要求进步,一边打工挣钱照顾自己的父亲,还一边做好班干部的带头作用。由于各方面的优异表现,张蕾得到了师生的好评,受到了学院的表彰,获得了“优秀共青团员”、“五四青年奖章”、“三好学生”、“道德模范标兵”、“心理健康形象大使”等荣誉称号。2010年5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蕾是一位历经艰辛而从不诉说的姑娘。大学三年来从来都没有向任何人诉说过自己的不幸和遭遇,而是默默地承担着生活的重负,15年如一日。直到铜仁学院中文系的杨仲义老师偶然看到张蕾在菜市场捡剩下的菜叶,才让我们了解了这个令人辛酸而感人的故事,也让我们走进了张蕾,认识了她的模范品质。经过《铜仁学院报》、《铜仁日报》、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后,人们才更加全面地了解她的真实生活状况。她的感人事迹才开始在铜仁学院传开,才开始在黔东大地传开,才开始在全国上下传开。
张蕾的父亲对我们说,他的最大心愿,就是亲手给女儿做一碗红烧肉,让瘦小的女儿饱饱地吃一顿,让小张蕾不再去捡别人不要的菜来吃!于是在全省道德模范颁奖的现场,失明的父亲硬是用双手摸索着做了一碗油亮亮的红烧肉送到了女儿的嘴边……现场的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注:现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为之动容,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在中央演播大厅,全国道德模范颁奖的现场,张蕾的感人事迹感染了全场观众,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紧紧握住张蕾的双手,亲自为她颁发了全国道德模范奖章;2013年央视春晚彩排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与张蕾亲切握手,给予张蕾极大的鼓励。
张蕾身处逆境,但充满自信,历经艰辛,但依然坚强,她的感人事迹诠释了中华民族坚强、勇敢、善良、仁爱的传统美德,我们需要身边的榜样,我们的时代呼唤榜样。张蕾的事迹感染者我们、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我们相信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铜仁学院和吉首大学的学生一定能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铜仁学院和吉首大学的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会盛开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