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在大田湾校区预科楼学术报告厅,文学院刘泰然博士为2016级全体学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书山有路:读书的意义与方法”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罗惠缙主持。
本次讲座围绕 “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三个方面展开。在谈“为什么读书”时,刘泰然引用帕特里克•聚斯金《香水》中对于18世纪的巴黎社会的描写、马格利特:错误的镜子等大量案例谈到,与其视而不见,见而不闻,不如让读书打开我们的眼睛,读书是另一种眼光,是另一种生活,在读书中认识你自己。
刘泰然结合文学阅读的性质讲道,阅读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经典性、人文性、经验性和体悟性,需要与人生经验相互参证,注重美感训练和生命体悟。文学的门槛虽然低,但学好它却需要耐心和时间。
随后,刘泰然通过对王维的《送别》、晁冲之的《夜行》的解读、中国高考试题与法国高考试题的对比,告诉同学们,文学学习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思想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并建议同学们在读书时,多多注重书中的过程而非结果,学会处理专精与博雅的关系,尝试去选择难的书去读,多读有用之书。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自己在读书时遇到的问题,向刘泰然博士进行请教。刘泰然详细解答。现场氛围活跃。
罗惠缙为现场同学赠书,并进行总结发言。他高度肯定了刘泰然博士的讲座对于同学们读书的启示意义,并强调文学是一门让人受益终生的学科,能锻炼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努力,能够多多阅读好书。